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娱乐
  • 百科
  • 时尚
  • 焦点
  • 热点
  • 探索
  •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从文化地标向经济地标蜕变,张家口桥西持续激活文旅融合新业态

    从文化地标向经济地标蜕变,张家口桥西持续激活文旅融合新业态

    发布时间:2025-09-23 22:51:55 来源:责无旁贷网 作者:休闲

      飞檐走壁、从文青砖灰瓦,化地活文合新雕花的经济门楼、高大的地标城墙,温馨的蜕变四合院、居民个个笑开颜……作为张家口的口桥“原”和“根”,张家口堡有着600年的西持续激历史积淀。如何既保留珍贵的旅融传统文化底蕴,又能激发旅游业态的业态创新活力,让“文”与“旅”相融得恰到好处,从文桥西区正经历着一场从文化地标向经济地标蜕变的化地活文合新新生。

        活化利用文物培育新业态

      游客李女士说:“张家口堡开放了文物院落,经济可逛的地标地方多了,还可以看展览、蜕变尝小吃、口桥买文创,古堡旅游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今年以来,桥西区推动张家口堡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通过丰富非遗、文创等旅游业态,释放文化旅游消费潜能,促进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钩皮子就是用钩子将浸泡后的毛皮背后的腐肉和油脂去掉,同时接触摩擦的过程也是揉制的过程,使毛皮变熟,变得柔软。”经过1年多筹备,去年在口皮博物馆旁新建的大源永细皮坊对外营业。这个老店的第六代传承人赵莹经常在游人渐多时,现场讲解“口皮”这一传统技艺精髓,店面吸引很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光顾的同时,也将本地文化传播得更远。

      为统筹保护与利用、培育特色文旅业态,桥西区编制《张家口堡院落业态规划方案》,培育扶持大源永细皮坊、“堡子有礼”文创店、老北京卤煮等旅游业态,增加人气。依托张家口堡古建筑,吸引与张家口古城建设相适应的产业集聚,利用万全县衙、大德通、定将军府和鼓楼西3号院等已修缮成熟的院落,打造精品民宿和沉浸式演出等,丰富古城业态,增强现代产业引进与古院落保护开发的协调性,保留烟火气,彰显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

      目前,围绕古城历史文化,张家口堡已入驻业态50余家,其中精品业态20余家。今年,新场景、新载体将继续“上新”。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分公司共同打造“张家口古城·堡子里”主题邮局;张家口周野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盘活闲置房屋和院落,正着手打造特色休闲咖啡店及文创店;与市工美行业协会合作,将吸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及省级工艺美术非遗大师来堡创作并参与研学授课……

      “我们正精心谋划各种业态集群,当这里不断掀起‘国潮’风时,一定会让这座古城常变、常新、常红!”桥西区文旅局局长顾振惠说。

        精心修复再现昔日传奇

      作为勾勒古城轮廓的重要一笔,经过修复建筑、铺设甬路、砌筑墙体……去年,位于东门大街21号的万全县衙衰颓之气尽去,曾经的历史风貌已展现在游人面前。

      从启动修缮,到开放招商,东门大街28号院同样迎来“蝶变”。“这里之前是民居,风雨侵蚀与其他一些原因破坏了院落原有的风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顾振惠说,2024年1月,桥西区启动东门大街28号院的修缮工程,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恢复建筑原有的结构稳定性,拆除外部添建建筑,还原建筑原有的风貌,并对院内木构架进行防腐及防虫处理,延缓建筑的自然损坏速度,延长建筑寿命。

      尊重传统,修旧如旧,让这座小小四合院,重新焕发生机,延续昔日传奇。在这里,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到光阴如何走过,看到过去人们怎样生活,也留下这个时代的印记。东门大街28号院的华丽蜕变,成为张家口堡保护利用工作的缩影。

      桥西区按照“古城概念、动静分区、街区模式、点轴开发”的总体思路,聚焦张家口堡保护利用,谋划了6大工程44项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文物保护、文化挖掘等各项工作落实。2024年完成了万全县衙、大德通2个文物院落保护修缮工程,累计修缮文物院落已达14处。完成了三井洋行、祥发永账局修缮立项,完成了协标署、宏盛票号、俄立昌洋行、法国立兴洋行、永瑞银号5个院落设计方案,省文物局核准批复,修缮工作加快推进。完成了东门大街28号院、书院巷1号院、鼓楼西3号院、玉皇阁38号院的整修,一般院落业态支撑作用不断加强。此外,编制完成了《张家口堡文物保护工作导则》《张家口堡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范性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张家口古城历史文化挖掘有了抓手。筹办了《张家口堡保护利用条例》实施一周年暨张家口古城一院一品项目推介会,会上签约了3个体文旅项目,为该区文旅项目注入新的内涵。

        沉浸式研学让历史活起来

      在张家口堡的深墙古院中,少年们屏息凝神,指尖划过泛黄的账本,破译百年前晋商的财富密码……这不是时光倒流,而是桥西区依托万里茶道申遗契机,以文物为教材、古城为课堂,让沉睡的历史在青少年心中重焕生机的真实场景。

      随着万里茶道申遗步伐加快,桥西区聚焦张家口堡历史地标,系统性挖掘其承载的文化内涵,组建由本土学者与资深教育工作者构成的专家顾问团,在课程研发、基地规划及文化解读等关键环节提供精准指导,为文物赋能教育铺设坚实基石。

      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张家口堡研学旅游基地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研学课程体系。该基地以“明清建筑博物馆”为核心I P,以“民族融合、对外开放”为核心精神,系统开发传统文化、商贸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文化四大课程模块。《北方茶马古道——草原上的丝绸之路》让学生化身晋商学徒,破译票号密码,模拟驼队贸易;《红色血脉铸就的英雄之城》再现峥嵘岁月;《600年历史——明清建筑博物馆》涵盖城墙测绘、古建榫卯工坊体验;《乐韵长歌·诗礼风华》则在诗词雅韵中深植文化根脉。这些课程巧妙融合“现场教学+情境体验+实践养成”,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行走的课堂。

      据了解,该基地的硬件支撑也同步升级,活化利用45处开放点位,金融博物馆、口皮博物馆、抡才书院变身为鲜活课堂,古建砖拓、口皮制作、非遗软陶等体验区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实践创作,贴心设置的餐休区保障研学舒适有序。

      同时,桥西区充分挖掘辖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以打造特色研学品牌为抓手,引入“创忆少年”品牌专业研学团队,与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等专业表演团队合作,历时半年研发出《寻根堡子里》沉浸式戏剧研学产品,以文化历史为支撑,以景区为载体,以戏剧表演为形式,带领青少年穿越时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剧+研学”如一把钥匙,开启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探索之门,也如一束线,串起住宿、餐饮等文旅产业的链条。

      桥西区以文物为书页,以古城为课堂的生动实践,不仅让万里茶道的历史文脉在青少年心中延续,更探索出一条“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路径。  (记者 赵彩芬 通讯员 高阳 耿海宏)

       

    • 上一篇:禁止涉毒艺人复出未剥夺其劳动权
    • 下一篇:多举措赋能!梅州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地

      相关文章

      • 育品种、强链条、促增收!高要蹚出新“稻”路
      • 全力以赴抓落实 奋力夺取“开门红”——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罗翼
      • 我市举办2025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
      • 大岭乡:党建引领奏强音 村美民富产业兴
      • 全民国防教育有奖知识竞答明天启动!快来参与吧~
      • 欧央行执委Cipollone:当前经济面临“复杂信号” 降息决策需更明确指引
      • 贵港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项目建设火热
      • ​快讯丨我市召开2025年全市自然资源工作会议
      • 广东好物在2025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实力圈粉
      • “一扩两稳”目标坚定 真抓实干服务发展——访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美玲

        随便看看

      • 梅州启动防风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我市交通振兴蹄疾步稳
      •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5次主任会议召开
      • 桂平市举行金田淮山丰收节暨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 梅州市研学实践协会换届,张自灵出任会长
      • 全力以赴抓落实 奋力夺取“开门红”——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罗翼
      • 贵港:消费潜力释放 市场稳定向好
      • 贵城街道:党建引领聚合力 基层治理提质效
      • 3万农户收入翻一番!高要这个特色产业很“高桂”
      • 港南区新塘镇签约3个设施农业项目
      •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从文化地标向经济地标蜕变,张家口桥西持续激活文旅融合新业态,责无旁贷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