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娱乐
  • 百科
  • 时尚
  • 焦点
  • 热点
  • 探索
  •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发布时间:2025-09-23 18:15:37 来源:责无旁贷网 作者:休闲

    全链赋能出品牌!致富伞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_南方+_南方plus

    立秋后,正是致富伞食用菌快速生长的时节。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的全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竹荪等食用菌正破土而出,出品撑起承载着当地村民的牌驻增收希望。

    这片生机盎然的基地,是由省林业局、省农科院、翁源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银行翁源县支行组成的驻龙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以科技为笔、产业为纸写下的乡村振兴答卷。

    入驻一年多来,工作队从破解林地效益低的困境,到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升级,为龙仙镇食用菌产业全程“牵线、搭台、赋能”,让该镇的林下经济从“零散种植”走向“规模发展”,从“初级卖鲜”迈向“品牌增值”。

    9月19日—23日,2025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介会暨“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下称“活动”)将在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举行,届时,驻韶关翁源龙仙镇工作队将亮相推介。“这次我们参展的内容以龙仙镇林下作物为主,希望能得到湾区市民们的青睐。”工作队队员、省农科院派驻龙仙镇中心村第一书记丁晓敏说。

    锚定林下经济,引进“金种子”

    初到位于翁源县东部的龙仙镇,工作队便带着“找痛点、谋出路”的目标深入中心村调研。他们发现,地处翁源腹地的龙仙镇中心村虽有湿润气候、连片竹林的天然优势,却长期困于“三低一突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林地经济效益低、综合产值低、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的矛盾突出。

    “村民有种菇传统,镇里、村里也迫切想发展特色产业,关键是缺‘好品种’和‘硬技术’。”工作队迅速达成共识——要让闲置竹林“活”起来,食用菌产业是最佳突破口。

    工作队队员在龙仙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外合影。

    工作队队员在龙仙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外合影。

    为此,工作队主动牵线搭桥,促成省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团队下沉一线“把脉开方”。团队先测土、析气候、研市场,最终为中心村选定了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竹荪与草菇。“这两种菌菇不仅能适应翁源的自然条件,还能把竹林剩余物变废为宝,当成栽培原料,既环保又省成本。”工作队介绍。

    为实现全年种植,工作队还提前规划,协调团队下半年引进红托竹荪新品种——这种菌菇适合秋冬种植,与4-5月种植、8-9月采收的普通竹荪形成季节互补。红托竹荪个体结实、适合鲜食、经济价值也更高,为当地村民增收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

    一颗“科技金种子”,为中心村林下食用菌产业埋下了“高品质、强竞争力”的伏笔。

    破解连作难题,菌菇“四季采”

    “以前种竹荪,一年只能收一季,同一块地再种就减产,想扩大规模根本不敢。”基地负责人杨席民指出了传统林下种植的“卡脖子”难题——季节限制严、连作障碍突出。这也是工作队推动产业升级必须跨过的坎。

    为破解这一困境,工作队推动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带头人刘明博士扎根基地,与杨席民边种边研。经过反复试验,团队终于找到突破口:通过改良栽培基质配方、精准调控林下湿度,待竹荪采摘后,只需更换培养基,就能在同一块林地继续种植。

    这一技术不仅突破竹荪轮作障碍,还延长了出菇期,实现“多季采收”,更通过生态调控让林地资源循环利用。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技术落地,效益立显。如今,龙仙镇中心村30多亩竹荪进入采收季,日均产能达400斤(折干货40斤),按每斤干货250元计算,日产值高达1万元。“病害少了,轮作后每亩产值还涨了30%以上!”杨席民信心满满,“有工作队和专家撑着,明年肯定要扩大种植规模。” 

    产业兴,为龙仙镇带来发展活力。

    产业兴,为龙仙镇带来发展活力。

    品牌赋能全链,产业“强起来”

    “光种得好还不够,得让产业链‘连起来、强起来’,村民才能真正得实惠。”在工作队看来,产业振兴需要全链升级。驻镇一年多来,工作队围绕“品种—栽培—加工—销售”各环节,精准“补链、强链、延链”。

    入驻以来,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资金近90万元,推动建设集菌包制作、冷链储藏、加工烘干、产品展销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如今,竹荪不出村就能烘干,解决了鲜菇保存期短的难题,改变了过去只能卖鲜菇赚辛苦钱的局面,让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绿色明珠”翁源县龙仙镇。

    “绿色明珠”翁源县龙仙镇。

    为让中心村的菌菇“有名有姓”,工作队还指导合资企业注册“仙邑珍”商标,设计专属包装,还建设文化展厅,讲好“林下菌菇”故事。“下一步,我们还要依托专家团队制定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用科技‘背书’,让产品从‘提篮叫卖’变成‘品牌营销’。”丁晓敏说。

    在工作队的规划中,中心村的菌菇产业还要“向前伸、向后延”:完善产业服务中心的现代化菌包生产线,实现“集中制种、分散出菇、统一销售”;打造“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规划食用菌主题研学路线,让竹林产生多重收益。

    如今,中心村的菌菇不仅种得出、产得多,还卖得好、附加值高。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介会暨“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工作队也充满期待。丁晓敏表示,希望借由活动展示平台,进一步链接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同时链接大湾区商超、社区渠道,推动三华李、九仙桃、竹荪等产品进入湾区市场,为当地实施“百千万工程”蹚出一条科技赋能、产业兴村的新路径。

    撰文:梁煜

    来源:南方农村报

    • 上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范滇元:今日全面发展 明日国家栋梁
    • 下一篇:超受追捧!广东绿色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举办

      相关文章

      • 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蓝文健走进嘉应制药开展“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活动
      • 广西实有食品流通经营主体近44万户
      • 内蒙古公布2022年“衣食住行”等重点民生领域“铁拳”整治行动典型案例(第六批)
      • 山东:早快严细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
      • “米娜”已减弱为热带低压!今天梅州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服务重点产业链取得积极成效
      • 青海省首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站(点)建成
      • 贵州:出台措施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
      • 禁止涉毒艺人复出未剥夺其劳动权
      • 宁夏市场监管厅构建全流程产品电子化追溯体系

        随便看看

      • 共筑国防长城!梅州举行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活动
      •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全省特殊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视频推进会
      • 北京市通过确认制办理登记的企业突破1万户
      • 安徽印发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操作手册
      • 厦门见!广东展团携近百种精选农产品来啦
      • 山东持续推动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质升级
      • 北京:推进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
      • 陕西集中销毁一批侵权假冒伪劣商品
      • 梅州海关供港澳活猪远程检疫监装模式正式启动
      •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百家电商平台点亮”行动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责无旁贷网   sitemap